8/23/2013

想像與實效——春藥的文化史










本書看來是個禁忌而小眾的題目,但頗具吸引力,不少文化書店都有採購入貨。作者曾攻讀巴黎藝術史及印度學——前者是個擅於調情的城巿,後者則是世界性愛文化史的一大支流;後又於文學及人類學方面進修,其知識脈絡界定了本書對「春藥」的描述進路:它既有文學的想像性質,又包含文化源流的演變內容。春藥可以含糊地分為催欲藥和性愛藥物兩個方向:催欲藥有時和治療性冷淡或性功能不振的藥物混為一談,它比較接近肉體,直接地尋求肉體反應;而性愛藥物則是比較接近精神和想像面向。

而這當然也就是「性愛」的兩個面向:肉體機能受刺激的官能反應,以及想像帶動的官能反應。前者可演化為一系列冷淡的醫療指標,如性交頻率、持起時間、血壓變化、脈搏速度等等;而後者則比較神秘,因為情欲之挑引涉及想像,於是象形、指事等符號系統形諸變化:能夠令人聯想到性(器宮)的植物,往往也被長久寄託神秘的指望。有效與否?嘿信不信由你。

本書的圖片無一犯禁,多是植物,以及古老宗教及各式文明中的神像。本書非常知性,同時亦古老,神秘,遙遠:這些春藥的描述裡面摻雜著現實與誇飾,也把醫藥和神話揉合在一起,造成強烈的閱讀快感。都說想像是重要的,於是本書乾脆每一章節都以詩文作啟首,像「沙斯塔女人的婚禮之歌」這樣愉悅:「情郎那與我不同的端尖,我要與他親吻和纏綿,直到我的身體爆發閃電。」

所謂催欲藥的成份清單,有些非常普遍常見,如蠔、可可(情人節送巧克力的習俗,底子無非如此)。不過像曼陀羅草之類的歷史描述更具魅惑:1676年英國軍隊征服印第安人時,吃了印地安廚師製造的一道沙律,結果行為有如弱智,有人把羽毛吹向風中,有人把草杆扔來扔去,也有人全身赤裸像猴子一樣坐在角度裡傻笑,有人溫柔地親吻和撫摸同伴,要十一天後才回復正常,但不記得自己做過什麼。儘管在這個過程裡他們有可能自毀,但卻看來和善無辜;但也夠「文明」的英國人恐慌了。

文學與人類學,都出入多元文化,碰撞我們常識和想像的邊界。例如印度的坦陀羅派,有漫長複雜的性交儀式,尤其認為月經來潮時女性會變得格外敏感,從而具備最強的力量,而經血亦被視為火神阿耆尼的化身而受到崇敬。這種遠古宗教文化,在中國傳統的性文化看來不可思議。閱讀的自由,無過於此。

(刊《經濟日報》副刊)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