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/23/2015

往外跑




浮城,人總是想著往外跑,旅行可能是香港人少有的集體興趣之一。

旅行的休息,除了享受以及眼界開拓以外,最重要的可能是,劃出與原居地截然不同的作息表,如白紙般重新開始。經歷所限,我的旅行心態往往是休息,而不好見名山大川,以前是走走街道、入小店喫茶,攤在旅館的床上良久,錯過景點開放的時間。一個人,從疲累到休息,由休息到可以打開自己,有時需要很長的時間。

旅行工具書是香港最好賣的書種之一,長年高踞暢銷榜。去旅行看旅行書是常識吧?不,我覺得去旅行應該要看的是建築書。去年到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國際作家工作坊,期間有到美國各大城巿旅行的機會,我手上就是拿一本美國人保羅.高格伯的《建築為何重要》,對照其中評介的美國著名建築,身臨其境,去感受那些空間,去理解那些評論是如何做出來。比如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、越戰紀念碑,到了那裡,可證文字所言是虛矯還是真實。再練練自己能否寫出不一樣的記述。像越戰紀念碑那樣抽象而偉大的作品,真的可與書中文字各擅勝長,讀了得益,去了得益,對照又更得益。培養了眼光,就可分析所到景點是否真的精彩,不是人云亦云、盲遊作夢。

從大學開始獨自旅行,已經喪失與旅伴配合的能力。這種自我中心首先是把我引到美術館去,泡美術館,對著畫作和雕塑驚嘆出神,幾乎不需遊伴。紐約樣樣都貴,但大都會美術館等博物館門票一元,門口還貼滿其它人出來後留下的一元襟貼,讓後人免費入館。跑完一個美術館腳是痠的,但精神上的飽足,有時真的讓人有不用進食的錯覺。見了《麗達的天鵝》,你的欲望不是已昇華了嗎?

後來讀到日本人寫的《路上觀察學入門》,這些不喜跟著建制走的藝術家們說藝術有三個階段:美術館的藝術(階段一)、街上的藝術(階段二)、路上的觀察(階段三)。正如武林高手飛花摘葉皆可傷人,藝術家返樸歸真,在路上看到湔渠蓋、電線杆、野草閒花,都可以指涉藝術並引發創作,於是隨身就可發明無數個世界,而又同時泯除自我,因為街頭觀察者的創作已不須那麼大動作。真是好,能夠容納這一切的,才可以稱為一個故鄉。

而我城裡處處規條,怪不得人們都要跑出去。


(刊mings)

7/22/2015

簡單生活成為潮流?



(刊經濟日報「閱讀新勢」欄)

「簡單生活」在台灣興起已有一段時間,緣起可能是2006年的「簡單生活節」,開始把文藝青年、手作、農耕小種、重新審視與規劃自己的生活,俗謂小清新小確幸,每個人都自己的夢想與價值的正能量。

這種簡單生活的理念,一則借力於外國的環保、素食、農耕、食品安全等理念,指向社會變革,通過外文書的翻譯傳入。同時,在2010年大塊文化出版的《簡單生活的寧靜革命》,也把簡單生活節的理念與品牌整全傳播,將「簡單生活」的概念與台灣本土的文創生意結合起來。及至近年,「簡單生活」更加傾向以「生活方式」(life-style)的型態傳播,不少以此為題的外國隨筆翻譯,如多明妮克.洛羅(Dominique Loreau),便有《理想的簡單生活》、《簡單生活清單》二書,設計均優美簡約,介乎生活類與文學隨筆類之間。

「簡單生活」的概念其實很簡單,乃是對於過於消費的資本主義生活之反撥,傾向於節儉、親近自然、環保、DIY、自種食物等觀念,借助於禪宗、新時代宗教、還有一點文化無政府主義的思想,但都以比較親民的方式呈現,呼喚的是設計業、文化業、文藝青年等人群。比較文化的像辻信一《慢,理想的生活提案:慢食、慢城、慢設計、慢科學、慢經濟、慢生態,慢得剛剛好的生活》,。比較庶民的則以「整理術」一類的型態出現,如《德國流「物質減法,心靈加法」整理術:每天只要五分鐘,環境清爽簡單,人生輕盈沒負擔!》簡單生活,是被呈現為一種潮流,才有消費效果的。

環顧香港,「簡單生活」的實踐早已傳入,但以書籍出版而言,則仍然以NGO的環保理念傳播、個別社會運動的紀錄,這種比較專門的型態出現。我一直覺得,唯有出現非常本土化又非常「入屋」的出版品,才證明「簡單生活」已經成為潮流。

最近終於出現一本直接宣揚「簡單生活」理念的香港書,蔡沅芹的《不花錢的幸福日常》,天行者出版。作者曾做過記者、編劇、編輯,終於成為自由業者,自言是個追求快樂的「慳精」。「慳」,是非常香港道地的口語與核心價值了。裡面有一堆如何能節省又能品味生活、活出型格的小貼士,設計主吸女文青,淺藍剪影生活ICON。自然也有「慳」是以有意識的選擇去令生活更美好,最終可達致「更清爽的地球」此等微言大義。到底本土出版巿場能否支撐「簡單生活」此類出版,本書的銷售成績可作一指標。

7/13/2015

愛過一位公子






我記得,我曾經愛上過一個遠古的男子。

大學時上《史記》課,讀到〈魏公子列傳〉,眉飛色舞,整整一個星期都想「我要打電話約呢個男仔出來食飯!」但他,魏公子信陵君,是戰國四君子之一,公元前243年就已經傷於酒色而死去了呢。要親近他,只能去圖書館。

《史記》筆法微言大義,而切中文學關鍵。〈魏公子列傳〉通篇稱信陵君為「公子」,待遇與「戰國四君子」之其餘列傳不同,其餘三人均以封號稱春申君、孟嘗君、平原君。蓋三人均於德有疵,而魏公子在道德上幾乎無有犯錯。公子公子,就叫人浮想聯翩心生愛慕。

《史記》稱「公子仁而愛人」,生於亂世理應冷酷殘忍,而公子偏偏有著赤子之心。他不是個城府深的人,常常受諫而「變色」,是知自己錯,馬上撲去改正,而且孩子一樣不能控制自己的臉色,司馬遷寫得真好。戰國四君子均以門下豢養食客著名,但只有公子,門下食客永遠像他的長輩。公子百般善待客,客亦百死為公子。

公子甚至不是強人,他做不到心狠手辣。公子要盜兵符去救嫁到趙國的姐姐,侯嬴獻計須殺魏國大將晉鄙,公子不忍而泣,說不能為自己而這樣做。侯贏看穿公子心軟,送別時說,公子你必須這樣做,你離去後,我會計算時日,時候到了就自刎以謝公子。公子大驚泣求,候贏不允。侯自刎,是要堅定公子的意志,迫他殺晉鄙,否則侯贏就白死。一個心軟的人在亂世,只會引發更多的殘忍。

公子也適合亂世,他禮賢下士,在食客襄助下,「當其時,公子威振天下。」我讀到此便如小粉絲迷妹喜孜孜。但平亂開疆之後,功高蓋主,公子發現受魏王猜忌,就收山,作沉迷醇酒婦人狀,讓魏王減戒心,也寄託苦悶。直至死去,不無淒然。此亦亂世中的一種痛苦求存。

公子本名叫魏無忌,我一直覺得他是《倚天屠龍記》裡張無忌的原型。大男人多恨人優柔寡斷,倪匡就好像很不喜歡張無忌;但我後來明白,我喜歡的男人便多數是這樣:優柔、仁善、時常犯錯、赤子之心。仁君往往有著諸種短處,但人們卻因為他的不完美而聚攏在他身邊。「當其時,公子威振天下。」就好像一張團體照,輝煌的歲月裡面難以記住的千百面容,當中有一張年輕的臉。在學生帶領社會運動時,情懷依稀相近。所以常常想幫助他們。

(刊mings)